标题建议: “传统与现代的呼唤:我们如何称呼自己的父母?”
内容润色:
1987年,儿子刚学会咿呀学语,妻子询问我,是让孩子称呼我们为“爸爸妈妈”,还是“爹娘”?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。作为在农村长大的我,从小就是喊着“爹娘”长大的,总觉得“爹娘”这个词有种独特的亲切感。
在农村,尽管已经有不少家庭开始让孩子称呼父母为“爸爸”和“妈妈”,但我坚持让儿子叫“爹娘”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。一是,我观察到村里的远房二哥,尽管他们很朴实,身为农民,但他们的孩子却称呼他们为“爸爸”和“妈妈”。后来,孩子长大懂事后,自觉地将称呼改为“爹娘”。我认为,父母每天辛勤劳作,满身尘土,回到家中听到“爸妈”的称呼,似乎有些不搭。二是,村里那些从小叫“爸爸”和“妈妈”的孩子,即使到了父母过世时,他们哭泣时仍然是“爹啊,娘啊”,没有一人叫“我的爸爸”或“我的妈妈”。与其让孩子在父母去世后感到别扭,不如从小就让他叫“爹娘”,这样更为自然。
然而,我的决定给儿子带来了一些尴尬。他读大学时,一天晚上用寝室座机给我打电话。接通后,他先是问:“爹!”,但立刻改口为“爸爸”。放下电话后,我笑了,我想他的同学们当时一定都在笑他。
妻子多次埋怨我,说我在外打拼这么多年,读了那么多书,怎么还会让儿子叫“爹娘”呢,听起来就像个农村的孩子。我好奇地想,我们的祖先到底是先叫“爹娘”还是“爸妈”呢?上网搜索百度,也没有找到答案。
其实,在中国,关于父母的称呼有很多种,书面语言常用“父亲”、“母亲”;农村人通常叫“爹娘”;城里人则叫“爸爸”、“妈妈”;港台地区则叫“爹哋”、“妈咪”。不同的称呼虽然都是一个意思,但每个称呼都蕴含着一种微妙而独特的意蕴。
有时,你在何时叫“爹娘”或“爸妈”,取决于你的身份和环境。一个年轻的女孩,如果亲切地叫一声“妈咪”,大家会觉得她阳光、调皮、可爱;但如果一个四十岁的女人这样叫自己的父母,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不正常。
我曾问一个在省城工作的朋友,城里人在父母去世后,送殡时哭什么?他回答是“爸爸妈妈”。这让我感叹自己的孤陋寡闻。在我生活的县城,看到老人去世后,子女们还是哭着“爹娘”把父母送进土里的。如果在农村,如果你哭着“我的爸爸啊,妈妈啊”,大家会说你不正常。
有一次,我去一家企业采访,董事长的女儿来看父亲,她称呼董事长的父亲为“爹”,母亲为“娘”。我觉得很亲切和温馨,这增加了我对董事长的好感。我当时想,这董事长的女婿和儿媳妇,不知该叫他什么,是“爹”还是“爸爸”?
总的来说,无论是“父母”、“爸妈”还是那句港味的“爹地妈咪”,最终都是“爹娘”的呼唤。这是一个称呼的问题,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英斯泰特公司网站,本文标题:《自己的亲生父母,你是喊爹娘,还是叫爸爸妈妈?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