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可行的,毕竟传统古法养鱼便是如此,当然也包括适当栽种水草。核心问题还在于饲养密度。
静水养鱼,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水质的新老更替。因此,抽底换水和定期换水,显得尤为关键。
其次,要应对缸底的杂质。
最后,要处理水面上的油膜。
若鱼缸内原本就有杂质,多为物理性杂质,只要给予它们一定的时间,这些杂质便会迅速沉淀。因水体中无其他物质干扰,不必担心滤材残渣,水面也不易形成油膜,顶多是些浮灰,若鱼缸置于室外更是如此。
观赏鱼入缸后,若密度极低,且避免过度搅动,缸底杂质便不会四处飞扬。
比如古法养鱼中栽种的荷花、睡莲,底部虽为淤泥,却不影响整体水质,反而有助于分解粪便,再加上植物的作用,效果更佳。
简易草缸因饲养密度低,无需过滤,水质亦可保持良好。
若是裸缸饲养,则需进行抽底换水,及时清除缸底粪便,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管理。
过去养鱼,多直接投喂活鱼虫,油膜少见或几乎无油膜。
除非大量投喂或鱼虫大量死亡,因观赏鱼对鱼虫的消化能力强,不易产生脏物。
若饲养其他肉食性观赏鱼,频繁投喂高蛋白饲料或其他易脏水的食物,水面会产生油膜,即使没有油膜,也会有些灰尘,需经常清理。
新旧水的交替同样重要,即使栽种大量植物,仍需定期换水,因静水环境水体易腐败,稍有疏忽,水质即会大变,此时定期换水显得尤为重要。
归根到底,核心问题还是饲养密度。
例如我的一个80缸,因水草生长过旺,水位过低,便将其移至小缸内,水约半年未动,且无过滤,不小心带入一条红绿灯,它在那缸里悠然自得,存活已半月有余,水质清澈见底,这便是密度的功效。
因此,静水养鱼并非难事,核心在于密度和勤于管理,亦可打造清澈如镜的鱼缸。
静水养鱼,需避免饲养过于活跃的观赏鱼,最好选性格娴静的品种,避免纯肉食性,还需考虑饲养容器的大小和密度。若容器过大,换水操作不便,更适合饲养小型观赏鱼和金鱼等。
我是养鱼老道,更多观赏鱼问题,敬请关注,谢谢!
转载请注明来自英斯泰特公司网站,本文标题:《静水养鱼啥设备也不用,只要维护好了,也可以达到空气鱼缸的效果 》